历史试卷中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比例进行了调整,中国历史由原来的约占35%,变为约占40%,分值由原约21分,变为约24分;世界历史由原来的约占65%,变为约占60%,分值由原约39分,变为约36分。
2015年中考,英语学科也进行了微调,在新课标1500词的基础上,再增加100词。所增词汇按使用频率从教材中选择。
历史
世界史比重减少减轻学生压力
解读人:林雪春沈阳市南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
备考建议
1.基础知识:将六本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重新整合,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。将知识点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归类、整理、令知识点条理化、系统化,要记忆准确形成知识定位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。中考试题的形式每年都有小变化和小创新,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考试大纲中的主干知识,审题时善于把题干中的新材料、新情境转化为主干知识,提高解析材料的能力,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。
2.读图说史:读图说史在中考试题中,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题型。此题考查学生观察图片,分析、概括信息等能力。此题解答时应注意:一是找准主题,回答问题使用的语言要符合历史学科的规范。如“朝代”就不能写成“时间”。二是回答的信息点不能重复,如已写出“颜色”就不能写出同类答案“色彩”等。三是得出的结论切忌空泛,要认真审看文字,找出主题的所处的时代和主题有着怎样发展趋势或影响。
3.材料解析题: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材料题的信息量比较大,材料题所选取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:试题材料来源广泛,形式多样,具有很强的历史感;材料信息丰富符合题意。因此学生在阅读材料时,需要理解试题提供的图、文材料和考试要求,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。实际上,不论是提供的新材料,创设的新情境,还是制定的答案,都离不开对教科书的依托。通常情况下,中考试题都是“材料在教材外,答案在教材中”,并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。所以依照考纲把教材知识重新梳理整合,准确把握教材中主干知识,把题中的新材料、新情境转化为主干知识,理解历史事实,分析历史结论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。
4.增加练习:中考前做近三年的中考真题,熟悉命题思路,了解试卷构成,总结答题技巧。